“窝棚房,闷又凉,一下雨,当龙王”几十年来,泰山上的挑山工一直住在帐篷里,冬天冷,夏天潮,居住条件恶劣。但这种情况最近得到了改观,4月29日,泰山景区为挑山工修建的新房子竣工,挑山工们终于住进了新房里。
挑山工住进了新房子
“老队长”多年的愿望得以实现
长4.2米、宽3.6米,米*的瓷砖、洁白的墙面,这样的房子连着有四间,边上还带着厨房和厕所。4月29日,记者在泰山中天门景区见到了挑山工们的新房子,这里位于通天桥上方,距离中天门索道米。另外,天街上的挑山工,也在南天门景区执法中队院内有了属于自己的“挑山工之家”。这两处房子一个98㎡,一个91㎡,都是年后才动工,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的建设,终于赶在今年的5.1劳动节前顺利完工。
看着新竣工的房子,挑山工孙一青很满意。老孙今年54岁,干挑夫这行已经干了30年,刚入行时,他就参与了泰山索道的建设,后来泰山顶上的宾馆、变电站、微波站建设和翻修的时候,也都没少了老孙的这把挑子。
从业30年,参与各种重点工程,老孙可以称得上是有功勋的挑山工。但老孙的挑子上挑出了宾馆,挑出了铁塔,却没为自己挑哪怕一砖半瓦,30年来,老孙一直是住在山上的帐篷里。对此,老孙并没有怨言,他说,他本来是个庄稼汉,一直在干活,干活嘛,没什么要求,只要有个能住的地方就行。
虽然说着“能住就行”,但对于以前的帐篷,就算吃苦如老孙也是感觉有点不方便。“住窝棚房,冬天冷,夏天潮,吃饭也有点麻烦。”因为泰山景区内室外禁止生火,挑山工们平时都是吃自带的煎饼,长期偏重主食的饮食方式导致很大一部分挑山工存在血糖过高的问题。这次景区给挑山工新建的房子里,专门为挑山工们设置了厨房,方便他们做饭,改善饮食习惯。
以前的帐篷
“我这辈子两个愿望,一个是挑山工能申遗,另一个就是挑山工能住上新房子,现在,愿望实现了一半。”中天门挑夫队的老队长赵平江说:“窝棚太潮了,好多老伙计都得了风湿病和关节炎,现在能住上房子了,真的好。”
“在泰山上建房子,不容易!施工麻烦是一回事,材料不好运,土地化冻也晚,但更难的还是审批,泰山是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保持原真性非常重要,哪怕一块砖头都不能平白增加,这次能为挑山工建起房子来,不容易。”看着短短一个多月就建起来的新房子,南天门景区书记陈和义感慨不已。
其他人高兴归高兴,但只是跟着高兴,挑山工们却是真的高兴。孙一青围着新房子转了又转,脸上的笑容就没消失过。他对记者说:“我有两个孩子,老大长大了,老二还在读书,我本来寻思好日子得到他们这一代,没想到我这种干了一辈子活的,最后也能在山上得着福。”
孙一青的期许并不遥远,随着房子建成,下一步,泰山景区工会向挑山工们提供的家具、橱柜、电器、净水器、热水器等生活用品也会逐步填充进来,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孙一青们的生活会越来越方便。
新衣服,新气象
挑山工换上统一工作装
除了新房子建成,泰山上的挑山工还迎来了另一件好事。29日,泰山景区工会还向挑山工们送来了新衣服。服装由山东服装职业学院设计,简洁朴实,这是挑山工们“破天荒”的第一次统一服装。
“这材料是大麻的吧,真是花钱了。”接过新衣服,挑山工老郑的动作有点小心翼翼。他试探地套上马甲,系上扣子,又在伙伴的帮助下穿上了围肩。伸展完胳膊,老郑又踢了踢腿:“挺好的,裤子很肥,能蹲下去,材料也不扎人,舒服。”
看着老郑穿好衣服,老挑山工张洪平笑了起来,他对着老郑竖起大拇指:“哈哈,精神了!”
挑山工们穿的衣服是工会提供的夏季工作服,包含上衣、裤子、围肩和一条红色腰带。灰蓝色传统马甲正面的右上角有挑山工三个字;背面是抽象的南天门楼,在图的右下角还有一些彰显挑山工精神的句子,共有四种“健步上泰山,一步一重天;坚持不松懈,一步一境界”“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心有山河,肩挑日月”“身比泰山矮,志比泰山高;肩挑泰山重,足下众山小”以及最后一种“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这四句话,分别从四个方面诠释了泰山挑山工精神。
值得一提的是,挑山工衣服上的围肩是中天门挑夫队老队长赵平江专门要求的。他说,以前泰山上的挑夫都是用护肩的,但因为种种原因,护肩后来就失传了,这次他要求给挑山工衣服上加上护肩,就是为了续起传统,让挑山工们学会保护自己。
给挑山工送衣服事情,是泰山景区工会主席高燕一手操办的,她表示,长期以来,挑山工的生活条件都不理想,因为文化层次较低,缺少其他技能,挑山工都是卖力气赚个辛苦钱,所以他们穿着不好,形象也不甚美观。
“挑山工不容易,我们也不能要求他们什么,给他们送衣服,既是希望传达我们的尊重,也是希望他们穿上这精心设计的衣服后,游客能更尊重他们,他们也能更尊重自己的职业。”高燕说。
几十位挑山工入工会
泰山三工基金帮大忙
公会这个词,一直与工人联系在一起,随着工会组织的发展,去年,泰山上的34名挑山工加入了泰山景区公会。加入组织后,挑山工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来自力更生的他们,也尝到了被人关心的滋味,天冷了,给送衣,过节了,给送吃,不止如此,公会就给他们办了保险,这下连生病住院也没了后顾之忧。今年2月,景区医院进行了全面查体;随着新房子盖好,公会还会给挑山工置办诸多家具。
而这诸多福利,除了公会的关心,还与一个基金会有关。年,时年95岁的北大老教授杨辛先生携其师弟钱绍武先生一起将两人的11幅书画作品进行了慈善义拍,之后,拍卖所得的万元被两位先生拿出来成立了“泰山‘三工’基金”,基金由泰山景区公会代管,专项用于资助、奖励、扶持为泰山保护发展作出贡献或因病生活困难的泰山挑山工、护林工、环卫工。
据悉,杨辛教授是著名美学家、泰山美学研究者,一生与泰山结缘,攀登泰山44次,期间多次拜访挑山工,创作了大量关于泰山和挑山工的艺术作品。在杨辛教授的影响下,他的师弟钱绍武先生也对泰山产生了热爱,两人数次结伴同游泰山。
“杨辛先生是真的关心着我们挑山工,我们都很感谢他。”赵平江说。他相信,在钱绍武、杨辛泰山“三工”基金会的帮助下,在诸多热爱泰山的人士关怀下,泰山上挑山工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好。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刘国林谢玉强见习记者文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