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新雄副主任中医师
日常上火的时候,很多人会选择储备一些传统的“下火药”用以祛除内火。虽然都是上火,但“起火点”不同,其表现症状也不一样。如果不按照症状盲目用药去火,很可能造成“火上浇油”的局面,让身体陷入更大的麻烦当中。那么在服用去火中药时,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呢?
不同的“火”,对应不同症状
中医将身体内火分为几种类型。“心火”主要症状是舌尖发红,反复出现口腔溃疡;“肺火”主要是不断干咳等呼吸系统症状;“肝火”则主要表现为烦躁易怒,舌边尖发红、双目发红;“胃火”旺盛则往往导致口臭、牙龈出血、便秘等。
由于肾虚导致的虚火旺盛则主要表现为盗汗、烦热、失眠等。这些不同的上火症状必须用不同的药物来进行调理。
调理去火,首选水煎中药
对于调理去火,首选自熬中药。因为汤剂可以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量的增减、配伍。比如患者上火的同时还伴有脾胃虚寒,这时候配药就可以加入温性的药材以中和去火药材对脾胃的伤害,而这种效果是中成药无法达到的;如果一些年轻人嫌在家熬药麻烦、不易掌握熬法,也可以把药材研磨成粉,开水冲服即可。
此外,症状不是特别严重的人,比如常有流鼻血、牙龈出血等症状,也可以选用金银花、蒲公英、菊花、小蓟等中草药,捣汁或熬水,连续服用一周左右。但要注意,脾胃虚寒,经常腹泻的人不宜使用。
服用中成药去火,莫超过一周
选用中成药去火的患者,一定不能把中成药当做长期调理用药,一般治疗推荐使用3~7天。因为“是药三分*”,长期使用这类下火药物可能给身体带来负面影响。比如很多人经常使用的牛*解*片,长期使用还有可能造成慢性砷中*。如果一周以后症状不能缓解,就必须就医。
医生介绍廖新雄
副主任中医师
诊疗科目:中医内、妇、儿科专业特长:擅长治疗咳嗽、鼻炎、咽喉炎、胃炎、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肠炎、胆囊炎、肝炎、肾炎、风湿关节炎、腰腿痛、颈椎病、头晕头痛、高血压、心脏病、妇女月经不调、小儿发热、水痘、荨麻疹、疳积等疑难疾病。出诊时间:星期三、五、日(上午)执行编辑:徐长卿
封面及部分插图来源: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