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古老的疾病,但很多患者甚至非风湿专科的医生对该病的认知较低,加上基层地区缺乏有效诊治手段,造成延误诊断、治疗不当等现象十分普遍,因此,小编罗列了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最关心的几个问题,为大家一一解惑。
一、什么是类风湿关节炎?和风湿病是一个意思吗?
风湿病是一个很大的概念,是指各种病因引起的影响骨、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以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一大类疾病,包括类风湿关节炎在内的数百种疾病。而类风湿关节炎是以侵蚀性关节炎为主要特征的风湿病,主要表现为关节的肿胀、疼痛和僵硬,最终会导致关节畸形并丧失正常的功能。因此,患者如果听到广告里宣传某某药物“主治风湿、类风湿”就不要信了,基本概念都没搞清楚,更不要指望它能治好病了。
二、类风湿关节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怎么预防?
目前类风湿关节炎的确切病因仍然不清楚,现有研究发现,其可能与自身免疫、遗传、感染、吸烟等因素有关,而经常被患者问起的“寒冷、潮湿环境暴露”等因素和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无显著相关性。正因为该病具体病因不明,目前尚无有效预防措施。
三、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得了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的表现可以分为三类:
1.全身症状:包括发热、疲劳乏力、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等,但不具有特异性,很多其他疾病也可有这些表现。
2.关节症状:表现为关节的疼痛、肿胀,晨起时感觉关节僵硬;发病的关节通常是双侧对称、且多个关节同时受累,最常累及双手的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关节等,晚期可出现关节畸形。
3.关节外症状:除关节外,很多其他脏器系统也可受到累及并出现相应症状,如血管炎可表现为皮肤溃疡,关节变形压迫局部神经引起肢体麻木、肌力下降,肺间质纤维化可出现活动后气短现象等。
典型的类风湿关节炎畸形表现
类风湿关节炎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等共同诊断,建议至风湿免疫专科门诊就诊,切勿使用所谓的“秘方、偏方”,切勿滥用激素类药物,以免延误甚至加重病情。
四、类风湿关节炎有哪些危害?
类风湿关节炎如果不及时干预、治疗,可导致残疾,严重者会导致死亡。感染、血管炎和肺间质纤维化等并发症是类风湿患者死亡最主要的原因。
五、类风湿关节炎如何治疗?能治愈吗?
类风湿关节炎目前尚不能完全治愈,但如果能做到早期诊断、规范治疗,定期监测和随访,可以达到控制病情、减少致残率、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
治疗主要包括以下两点:
1.一般治疗:慢性期适当减轻劳动强度,配合功能锻炼等以恢复关节局部功能,此外要积极戒烟,治疗合并症如感染等。
2.药物治疗:活动期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非甾体抗炎药和激素,可起到快速抗炎、消肿止痛的作用,但并不能控制疾病的进展,也就是“治标不治本”,需要与可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联用。后者主要包括传统的改善病情抗风湿药(如甲氨蝶呤、来氟米特等)、生物制剂以及小分子靶向药,他们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基石,是“治本”的药。中医药治疗目前尚缺乏足够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但一些中医疗法或药物可以缓解症状,建议到正规医疗机构,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治疗。
需要强调的是,上述药物或多或少都有一定副作用,需要根据每位患者的病情活动度、并发症、合并症等,在专科医师指导下进行个体化选择,切不可自作主张,以免造成严重后果。
六、类风湿关节炎导致的已经变形的关节还可以恢复吗?
药物治疗无法让已经发生畸形的关节恢复原状,如果发生关节畸形,严重影响其功能,可以考虑通过手术治疗,达到矫正畸形、恢复部分关节功能的目的。需要强调的是,手术不能根治疾病,必须配合药物治疗。
七、类风湿关节炎需要忌口吗?有食疗的方法吗?
类风湿关节炎和饮食的关系非常复杂,个体差异也很大,目前大多数饮食控制法的疗效均未得到循证医学证实,只能作为辅助措施。对于一般患者,只要不是极端偏食导致某种营养物质的高度缺乏、肠道菌群失调,进而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者,是不会影响类风湿关节炎的,因此不必强调忌口。
八、类风湿关节炎会遗传吗?
类风湿关节炎有一定的遗传倾向,也就是家族成员中有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其有血缘关系的亲属发病的概率要高于没有家族史的人群,但并不是说其子女就一定会发病,因为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多因素参与的疾病,遗传只是其中一个因素。
九、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如何自我管理?
1.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作息要规律、避免熬夜,合理饮食,戒烟,克服紧张焦虑的情绪,增强对抗疾病的信心。
2.配合医生规范治疗,定期复查,疾病活动时每月复查一次,稳定后每3个月复查一次。
3.选择合适的锻炼项目,长期规律锻炼有助于减轻关节症状。应选择可以帮助增强肌肉力量(如负重运动)和改善心肺功能(如散步、骑车、游泳等)的运动项目,一般不推荐对关节有高冲击性的活动,比如跑步。
4.保护关节,注意提拿重物的方式,如提倡双手拿重物品,上下楼梯时注意保护膝关节等。
来源:医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