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炎介绍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类风湿性关节炎有救了
TUhjnbcbe - 2021/2/25 20:57:00

你是否见过这样一类病人,早上起来僵硬的像一个木头人,关节都长得都歪歪扭扭。有时候身体的器官也跟着受累。伴随他们最多的是疼痛。这就是类风湿性关节炎!

什么是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以炎性滑膜炎为主的系统性疾病,其特征是手、足小关节的多关节、对称性、侵袭性关节炎症,经常伴有关节外器官受累及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随着病情的发展,继而以滑膜增殖和赘生、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侵蚀为主要病理特征,可以导致关节畸形及功能丧失。

它是一种自体免疫性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率约0.39%,以中年女性多见,是由人体的免疫细胞错误地对健康关节进行攻击造成的。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危害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可以造成劳动力下降致残的慢性疾病,更可怕的是有一定的致残率,致残率高达80%。

早期可能只会出现关节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如果不及时治疗,随着病情恶化可能会致残,甚至出现并发症,伤害心脏。

虽然不致命,但是患者会永远无法摆脱疾病的折磨,困扰终生,在医学界类风湿性关节炎被称为“不死的癌症”。由于医学技术的局限性,对于类风湿的治疗并没有特别好的方案,即便采取常规治疗,也只是阶段性或一定程度的缓解病症、防止关节进一步破坏,维持关节功能。

干细胞干预类风湿关节炎

随着干细胞研究深化,体内外实验与部分临床研究均显示,干细胞在诱导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免疫耐受形成或产生免疫抑制作用、缓解临床症状、防治关节结构破坏、促进组织再生修复。

研究发现,干细胞能分泌富含多种细胞因子、miRNA外泌体,改善微环境,通过调节Wnt、TGF、GDF-9和IGF-1等相关信号通路促进损伤修复等多种机制。

在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移植物抗宿主病治疗中,干细胞良好疗效与其强大免疫调节作用密切相关。

传统方法干预类风湿关节炎效果欠佳

传统类风湿关节炎干预方法主要是药物,只能暂时缓解疼痛,靶向治疗其效果有限,且安全性存在不确定性,时间久了会出现不良反应,即使达到了临床缓解,软骨损伤和骨损伤依然存在。

干细胞产生分泌因子能下调Th17

研究证实,干细胞能显著下调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7A和白细胞介素21水平,并促进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显著增加,且在干细胞影响下Th17降低,CD4+CD25+FoxP3+显著增加,说明干细胞产生分泌因子能下调Th17并增加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reg细胞数量。

此外,在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Ⅰb/Ⅱa期临床试验中也发现干细胞静脉输注具有良好耐受性。

由此得出结论,干细胞可以抑制T细胞增殖活化,减轻机体免疫反应和调节免疫耐受。

根据Th细胞分泌相关细胞因子不同,可将其分为Th1、Th2亚群。Th1型细胞主要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γ-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2等,以γ-干扰素为主;Th2主要分泌白细胞介素4,5,6,10等,以白细胞介素4为主。在健康人体中Th1/Th2型细胞处于平衡状态,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表现出Th1亚群优势。

研究者观察发现,患者在使用干细胞疗法治疗后3-6个月γ-干扰素水平变化不明显,但白细胞介素4水平逐渐上升,6个月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这种变化是在干细胞治疗后出现的。

干细胞疗法可以上调Treg

推测此时Th1亚群及分泌的某个相关促炎因子下调,白细胞介素4水平上升预示着可能同时Th2在上调,说明干细胞可以调整Th亚型细胞平衡,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临床症状缓解起促进作用。

Treg是一群具有免疫调节功能T细胞亚群,包括CD4+T细胞、CD8+T细胞,还包括部分自然杀伤细胞等其他细胞,其中CD4+Treg是最重要T调节细胞。

Treg不仅在自身耐受的获得和维持及自身免疫的防御中起重要作用,可诱导移植免疫耐受,抑制效应性CD4+CD8+T细胞的活化、增殖及细胞因子的分泌,可抑制B细胞增殖及细胞因子分泌。研究提示Treg数量和/或功能异常是类风湿关节炎自身免疫异常发生发展重要原因。

研究发现,类风湿关节炎患者Treg在干细胞疗法治疗后3-6个月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1)),其与临床症状的缓解DAS28、HAQ、ACR相关,CD4+Treg比率在细胞治疗后3个月增高明显(P0.05),6-8个月与治疗前比也显示升高趋势。

因此得出结论,干细胞疗法可以上调Treg,调节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免疫耐受,可安全有效干预类风湿关节炎,显著改善了患者临床症状。

白细胞介素17为干预类风湿关节炎带来依据

研究还观察到T细胞亚群中B细胞水平在细胞治疗后6个月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说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干细胞疗法治疗后B细胞水平下降,促使了患者自身抗体(类风湿因子、抗CCP等)下降,抗体水平的下降可减轻结缔组织损害,缓解患者关节症状。

Th17细胞是CD4+细胞新亚型,其分泌细胞因子是白细胞介素17。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是Th17和Treg两者分化重要因子,它可使成熟T细胞转化为Treg,来防止自身免疫病的发生。

研究发现干细胞疗法治疗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白细胞介素17在随访期3个月内出现无规律波动,所有患者病情均出现良好症状。

这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病情分析、如何调整用药、选择什么时机进行干细胞干预均带来依据。

干细胞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三大作用机制免疫调节

间充质干细胞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的免疫调节作用突出表现在抑制T细胞增殖与功能,诱导Treg细胞产生,抑制B细胞增殖、分化、免疫球蛋白的产生;

同时,间充质干细胞也可抑制树突状细胞成熟,促进巨噬细胞极化到抗炎表型和抑制NK细胞功能,进而减缓炎症和防止关节损伤。

调节炎症因子分泌

炎症递质与关节损伤的严重程度和类风湿关节炎进展息息相关,而间充质干细胞所分泌的大量抗炎因子、miRNA及外泌体等都可能直接参与了类风湿关节炎相关炎症因子调控。所以探索触发炎症因子级联效应的靶点,可更好地提高类风湿关节炎干预效果。

抑制破骨细胞功能

在类风湿关节炎病程中,关节腔内成纤维样滑膜细胞的异常活化、增殖及基质金属蛋白酶分泌引起的组织水肿增生进一步诱导了骨破坏;其次,破骨细胞的激活与活性增加又引起过度骨吸收。

总结

干细胞疗法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有效替代治疗手段,由于这种干预措施简单、无需手术、有效缓解疼痛且明显提高了软骨质量,为类风湿关节炎寻找到新的治疗途径。

免责声明

凡本平台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仅用于个人学习及科普推广,采用的非本平台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与版权者联系。如果本平台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函告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类风湿性关节炎有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