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水果的诱人魅力愈发显现,其美味与多汁让人欲罢不能。但当我们尽情享用时,是否曾深入思考过,我们真正食用的究竟是水果的哪一部分呢?
水果的食用部分概述在人们的日常认知中,水果那甜美多汁的部分被统称为果肉。然而,从植物学的角度来看,其实并不存在“果肉”这一概念。当花朵逐渐绽放,其中的胚珠开始发育,它们被寄予厚望地生长在雌蕊的子房里,由子房壁提供保护。随着胚珠的成长,子房也经历了显著的发育变化,最终成为了我们熟知的果实。
水果的结构详解这种纯粹由子房发育而成的果实被称为真果,它们是多数植物的主要果实类型。真果的结构相对简单,外层是果皮(即子房壁),内部则包含种子(即胚珠发育而来)。果皮本身又可分为外果皮、中果皮和内果皮,这三层的形态和特性在不同的果实中都有所差异。除了子房,其他如花托、花萼、花序轴等结构参与形成的果实则被称为假果。
以桃子为例,我们剥掉的那层薄皮属于外果皮,而桃核和其中的桃仁则分别代表内果皮和种子。实际上,我们食用的那部分肥美多汁的桃肉,是肉质化的中果皮。
这种类型的果实还有很多,比如同属蔷薇科的杏、李、梅、樱桃等,它们都拥有相似的结构特点。
并非所有水果都遵循如桃子的“正经”结构,橘子类水果便是个例外。它们最为诱人的部分,竟隐藏在内果皮之中,那究竟是何方神圣,竟能让人如此垂涎?
内果皮的多细胞表皮毛特化成了多汁的“肉条”,简而言之,我们食用的部分就是这些“肉条”。而那层被我们轻易剥掉的橙色外皮,其实是外果皮和中果皮紧密结合的部分。至于那些让一些“强迫症”宝宝感到困扰的“橘络”,则是中果皮的内层特化形成的。
再来看草莓,其表面的点点并非种子,而是真正的小果实——瘦果。它们聚在一起,在植物学上被称为“聚合果”。而我们日常食用的红色部分,其实是其膨大的肉质花托。
接下来,让我们聚焦于西瓜。你是否曾好奇,为何我们吃西瓜时,总是挑选那些色泽鲜艳、多汁甜美的部分?这背后的秘密,其实在于西瓜的独特结构。其外层的绿色厚皮,虽然我们通常不会食用,但它扮演着保护内部果肉的重要角色。而当我们切开西瓜,那些饱满多汁、口感清甜的红色部分,正是我们真正享用的主体。它们由西瓜的花托发育而来,经过精心的储存和转化,成为了我们夏日里消暑解渴的佳品。
西瓜的花托在果实的发育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主要集中在“西瓜皮”的部分。当我们把西瓜横切时,会看到内部有三个类似心形的分界线。这些分界线以外的区域,是由果肉扩张后形成的中、内两层果皮。而分界线以内,才是西瓜的精华所在——我们食用的瓜瓤,即胎座(着生胚珠的地方),才是西瓜的真正灵魂。
接下来,让我们转向荔枝。剥开荔枝那凹凸不平的外壳,我们会发现里面包裹着一层白色的薄膜,这是它的内果皮。而我们日常所食用的肥厚、晶莹剔透的部分,其实是荔枝的假种皮。
经过一番探讨,我们才发现,原来我们日常所吃的水果,并不单单只是果肉。那么,下次在享用水果时,你是更倾向于品尝那层表皮的细毛、中间的胎座,还是最外层的假种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