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影响十分重大,每一个人从小都是在家长的教导下长大,所以说家长是每个人的第一任老师。但是,教师上岗还要经过几年的师范学习,父母却是不带从业资格证,临时被迫上岗的。
我国暂时还没有给父母进行岗前培训的系统课程,每个人都是第一次做父母,真要承担起教导孩子的主要职责,很多人都不知道该从何下手,往往都是按照自己的父母的教育方式去教导下一代。
在过去的人的认知里,父母的辛苦付出,孩子应该要懂得,从而学会感恩,长大后报效父母。所以,父母们倾向于絮絮叨叨地跟孩子说自己有多辛苦,有多累,但是为了孩子还是咬牙坚持。父母们都觉得让孩子知道自己的辛苦,会让孩子心生愧疚,从而更懂得父母的付出,加倍地给父母回报。
“你吃果肉我啃核?”自我感动教育引网友争论:别再道德绑架孩子
日前,有一个女性家长,在网络上发布了一段话,说自己家里条件不太好,最近水果的价格上涨,她自己舍不得买来吃,但是想着孩子需要营养,就给孩子买了一点,孩子吃完果肉,自己再捡起果核啃。
该名家长万万没料到,自己的这段话,会引发网友的热烈讨论,把自己推到了风口浪尖。
确实,该名家长的做法在过去很常见,不少影视剧也会有这样的桥段。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自发地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掌握了不少科学合理的家庭教育技巧,再也不认同这样的做法了。
因此,很多网友并没有趋向于称赞该名家长的无私奉献,反而是斥责她这么做,其实只是自我感动,用道德绑架孩子,给孩子的心理造成负担。
家长一股脑地把所有东西都推给孩子,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也要供应孩子,给孩子最好的物质生活。长此以往,很可能会造成孩子自私自利的不良心理,认为什么东西都是他们的,拥有什么东西都是理所应当的,不会去考虑身边的人的感受。
要是父母把一切都给了孩子,但是同时不停地在孩子耳边唠叨,自己是多么的艰难,多么地为孩子着想,孩子应该学会感恩,更加努力地学习,将来回报父母的付出,很可能就会导致孩子形成自卑内疚的心理,总是觉得自己的存在就是拖累了父母,背负着不做到最好就对不起家长的沉重心理负担。这样的孩子,即使长大了,找到好工作,享有优渥的工资,依旧不敢随意地花费,总觉得这样做就是对不起家长的培养。
其实很多网友都说了,既然家庭条件不允许,那么就不要买负担不起的东西就好了。一家人,应该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家长吃什么,孩子吃什么,不给孩子特例,才是真的对孩子好。
要教育孩子懂得感恩,应该身体力行,用行动来告诉孩子应该如何做,而不是这边为孩子付出,那边念叨着我都是为了你好。
而且,家长用“卖惨”的方式去教导孩子,很可能自己就会觉得自己无比地委屈,要是以后孩子一旦出现不好的行为,就会觉得更加地难过,认为孩子的不懂事,对不起自己的付出。这样的家长,必定是满腹怨言,日常的低能量。最后很可能就发展到动辄打骂孩子,指责孩子的不听话,给孩子造成负面的心理压力。
对孩子的教育,其实都是从小事做起的,所谓润物细无声。都说孩子是家长的复印品,很多时候,都能从孩子身上看到家长的影子。所以,与其为孩子付出更多,家长倒不如更多的自己先做好,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而不是说一套,做一套,不允许孩子做的,自己却在做;想要孩子去做的,自己却做不到。
有一位从教多年的老师说过,付出感是破坏亲子关系的凶手。如果做家长的总是把自己的付出挂在嘴边,很可能不仅达不到自己想要孩子学会感恩的预期,还令孩子一辈子都走不出原生家庭的影响,永远学不会放松,学不会抬头做人。
“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这套理论,在今天已经不适用了。作为家长,应该多从各个渠道学习家庭教育知识,与时俱进,武装自己,用最科学合理的教育方式对待孩子,才有可能把孩子培育成一个懂得感恩,阳光开朗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