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调查显示,RA的全球发病率为0.5%~1%,中国大陆地区发病率为0.42%,总患病人群约万,男女患病比率约为1∶4。我国RA患者在病程1~5年、5~10年、10~15年及≥15年的致残率分别为18.6%、43.5%、48.1%、61.3%。类风湿关节炎会对全身关节造成影响,关节炎反复发作,最终破坏关节结构,导致关节畸形、患者残疾甚至瘫痪。类风湿关节炎致残率很高,病程5—10年,有60%的致残率;病程30年,致残率到达90%。
类风湿关节炎功能活动分级
Ⅰ级:正常或关节端骨质疏松,关节功能完整,一般活动无障碍。Ⅱ级:关节端骨质疏松、偶有关节软骨下囊样破坏或骨侵蚀改变,有关节不适或障碍,但尚能完成一般活动。Ⅲ级:明显的关节软骨下囊性破坏,关节间隙狭窄,关节半脱位畸形;功能活动明显受限,但大部分生活可自理。Ⅳ级:除II、III级改变外,并有纤维性或骨性强直。生活不能自理或卧床。
早期规范治疗是控制病情的关键
临床发现,越早诊断,越早治疗,对类风湿关节炎病情控制的疗效越好。早期规范的治疗可使疾病趋向临床缓解并防止骨破坏,这已成为国际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专家共识。专家说:“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的前3年,特别是前1-2年内,是治疗的*金时期,需要抓住时机,尽早治疗。”当患者出现关节肿胀、疼痛、晨僵等临床表现时,医院风湿科就诊,抓住早期治疗的关键时间窗,以求取得最好疗效,防止骨破坏和关节变形。如果失去早期治疗的时机,或已出现关节畸形、关节破坏、骨性强直,这也并非意味着丧失治疗价值与必要,此时更应该积极就诊、规范治疗,控制疾病进展,最大可能的抢救关节功能,避免关节功能进一步丧失。
定期复诊跟踪检查十分必要
类风湿关节炎病程长,病情反复迁延,致残率高,需要长期治疗,定期复诊跟踪检查是十分必要的。1.定期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