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炎介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四幼ldquo倒春寒rdquo [复制链接]

1#

春季是最舒服的季节,但也是令家长们头疼的季节,传染病又多,天气变化又快。

俗话说“春天孩儿脸,一天变三变”,初春虽至,乍暖还寒,一点不假。

“倒春寒”时,让没有成人抵抗力、适应能力那么强的孩子,远离“春季病”的最好方法就是做好这三点~

判断冷暖防范未然

我们常说“傻小子睡凉炕,全凭火力壮”,孩子的新陈代谢旺、活动量大,要比大人“抗冻”。

而老人的新陈代谢较慢,觉得刚刚好时,孩子可能已经热得受不了......

所以,判断孩子冷热,不能全凭感觉!

摸后颈?对!

后颈处才是孩子准确的“体温计”:

①摸起来温热,说明衣服穿得很合适;

②后颈发凉,说明衣服穿少了;

③后颈出汗了,说明穿得过多。

家长也可以通过观察孩子的表现来判断,比如,脸色是否涨红、精神是否烦躁等。

做好春捂防寒保暖

俗话说“春捂秋冻,老来无病”,适当的“捂”可以抵御冷风通过毛孔侵入人体。

01“春捂”≠”瞎捂”

冻头捂脚,胜似吃药,孩子的头部、胸部千万不能"捂"。

孩子的体表散发的热量有三分之一都是由头部散发的,捂头部,孩子容易烦躁不安,引起头晕头昏。过厚的衣服容易让孩子的胸部受压,从而影响孩子的呼吸以及心脏的功能。

正确的春捂是,穿衣要稳定,不要过早脱掉棉衣,使身体产热散热的调节与冬季的环境温度,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

02春捂秋冻,“捂”多久最好呢?

有研究显示,冷空气来临前是疾病的“助推剂”。所以春捂的最佳时机就是冷空气到来的前24~48个小时。

一般情况下,立春后最短也要捂10天—15天。这是因为虽然立春代表春天的来临,但冬季的低温并不会立刻回升。

在这期间,气温变化较大,如果过早脱掉棉衣,头部、下肢、手部、咽喉等都很容易在一冷一热的气温变化中,因为不适应而受寒,从而导致感冒、气管炎、关节炎等疾病。

03春捂到底是捂哪儿?

捂好腹部:不要让孩子的肚脐受了风,这点十分重要,冷风侵袭机理,会造成孩子的腹泻和腹痛,甚至出现寒热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胃肠感冒,除了我们的饮食安全外,寒气入体会导致孩子抵抗力下降,肠胃功能紊乱,而且容易造成习惯性的“拉肚”。

所以晚上睡觉时要穿好小肚兜、小背心。

保护好手脚和耳朵:孩子的循环能力较弱,到达四肢末梢的血液就会少,最好鞋中还带一薄层毛毛,或者双层皮质,穿得厚点、暖和点,不要换得太快,脱得太早。这样可以防止寒气从脚底侵袭,一旦寒从脚来,脏腑经络都会受到阻滞,造成永久性的痛症。

合理增减衣服

身体再好也架不住天气的折腾的,所以,合理的穿衣才是孩子免受着凉风险的保障。

推荐:洋葱穿衣法,天气冷,容易套,天气热,方便脱。

洋葱穿衣法,顾名思义,就是根据当时的温度,像洋葱一样一层层加上去或脱下来。因为孩子运动量大,新陈代谢快,经常出汗,这样穿很方便。

“洋葱穿衣法”的基本准则就是:

内层要穿材质柔软、透气、排汗、相对较薄的纯棉内衣;

中层要穿相对保暖的衣服(像毛衣、卫衣等);

外层要穿防风防水的外套。

据研究,孩子们最舒适的外在温度是26度,我们只要掌握好

“穿衣温度=26℃-室温”的公式。

将下面的不同衣服代表的不同温度代入这个公式,就能轻松知道孩子应该穿多少啦。

总之,“倒春寒”时预防一系列疾病的发生,除了要正确判断孩子的冷暖,做好“春捂”,合理增减衣服外,了解实时天气,合理搭配膳食,引导孩子加强身体锻炼,也是必不可少的。

在这最美丽的季节的季节,做好儿童“倒春寒”时的防护工作,让父母省心,孩子健康。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