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炎介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邓明俊院长肠道菌群调节或可预防类风湿性关 [复制链接]

1#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以炎性滑膜炎为主的系统性疾病。其病程长、损害性也极大,具有很高的致残率。因此早期诊断对减少疾病致残率和致死率至关重要。

由于RA早期症状比较隐匿等原因,目前,我国类风湿关节炎误诊误治现象时常发生。影响它诊治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提高RA早期诊治率?RA患者确诊后又该如何治疗?

带着以上问题,我们来听听我院的邓明俊院长是怎样讲的。

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必做哪些检查项目?

邓明俊院长:任何疾病都要查得准才能治的准,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诊断一直是临床热点。要确诊病人是否是类风湿关节炎必须经过专业系统的检查。

实验室检查

一般检查血、尿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生化(肝、肾功能,a/g)、免疫球蛋白、蛋白电泳、补体等。

自身抗体类风湿因子(rf-igm)、抗环状瓜氨酸(ccp)抗体、类风湿因子igg及iga、抗核周因子、抗角蛋白抗体,以及抗核抗体、抗ena抗体等。

遗传标记hla-dr4及hla-dr1亚型。

影像学检查

x线片关节x线片可见软组织肿胀、骨质疏松及病情进展后的关节面囊性变、侵袭性骨破坏、关节面模糊、关节间隙狭窄、关节融合及脱位。x线分期:①ⅰ期正常或骨质疏松;②ⅱ期骨质疏松,有轻度关节面下骨质侵袭或破坏,关节间隙轻度狭窄;③ⅲ期关节面下明显的骨质侵袭和破坏,关节间隙明显狭窄,关节半脱位畸形;④ⅳ期上述改变合并有关节纤维性或骨性强直。胸部x线片可见肺间质病变、胸腔积液等。

ct检查胸部ct可进一步提示肺部病变,尤其高分辨ct对肺间质病变更敏感。

mri检查手关节及腕关节的mri检查可提示早期的滑膜炎病变,对发现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早期关节破坏很有帮助。

超声关节超声是简易的无创性检查,对于滑膜炎、关节积液以及关节破坏有鉴别意义。研究认为其与mri有较好的一致性。

特殊检查

关节穿刺术对于有关节腔积液的关节,关节液的检查包括:关节液培养、类风湿因子检测、抗ccp抗体检测、抗核抗体等,并做偏振光检测鉴别痛风的尿酸盐结晶。

关节镜及关节滑膜活检对ra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很有价值,对于单关节难治性的ra有辅助的治疗作用。

类风湿关节炎普遍的治疗误区有哪些?

邓明俊院长:警惕类风湿病的6大治疗误区

求“根治”心切


  以为本病可以短期内根治,四处乱投医,导致误诊误治的现象非常普遍。在我科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的问卷调查中发现,大多数患者都有着误诊、误治的求医经历,有的甚至延误了十余年,导致关节残疾。

长期使用止痛药


  有些人至今还错误认为类风湿关节炎是“不死的癌症”,没有治疗方法,对治疗悲观失望,没有信心,自己到药店随便买点止痛药吃上,止止痛就算了,有时还任意加大剂量,这是错误的。很多止痛药虽能缓解关节痛和肿,但治标不治本,不能阻止关节破坏和变形。

用激素就能好


  糖皮质激素由于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中消炎止痛作用很强,且很快生效,因此常被乱用。不少患者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一吃或打一针就不疼了,也能吃饭了,人也变胖了,就是不能停,好像“成瘾”一样。其实长期服用激素除了发胖,会导致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进而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用激素,应遵医嘱。

不重视综合治疗


  不考虑个体差异,忽略“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原则。这样的治疗是无效治疗。

不注意用药安全


  不正确选择药物,掌握不好药物的计量、疗程,不及时监测药物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擅自停药


  有的患者在治疗一段时间后,发觉症状减轻了,就自己停药,不再治疗。其实,临床症状改善与病情完全缓解并不等同,不痛可能只是表面现象,随意停用缓解病情的药物,病变就会继续向前发展。

确诊后,应如何进行规范化治疗,防止疾病复发?

邓明俊院长:类风湿关节炎“痛在局部关节、根在全身免疫”。因此,要想从源头上解决复发问题,需要查明病因,从局部祛炎、滑膜和骨质修复联合全身免疫及体质调节双向治疗,可避免骨质进一步破坏加重病情。

TMT抗复发体系无菌性炎症推动类风湿疾病发展、是致痛主要原因,免疫系统是病情反复发作的根源。虽然,传统药物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不可或缺,但是却不能完全依赖药物能治好类风湿关节炎。治病先知病,先检查后治疗,是类风湿有效、对症治疗的前提。通过TMT专业检查,精准定位局部炎症分布,根据检查出的“无菌性炎症、微循环障碍、免疫紊乱及体质差异”具体数据,因人而异制定对症性诊疗方案。局部联合全身规范诊疗体系局部联合全身规范诊疗是在专科检查精准定位炎症的基础上,进行定点祛炎,全面修复病变的滑膜和骨质,调节全身免疫系统,彻底解决类风湿关节炎疼痛、肿胀、晨僵易复发等问题,达到治痛保护关节抗复发的效果。最后,在这里提醒广大类风湿病友们当被确诊为类风湿疾病时一定医院,通过专科检查明确疼痛、复发的病因入手,才能做到对症治疗,达到治痛抗复发效果。

风湿关节炎治疗的关键点是什么?

邓明俊院长: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全身多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上表现为多发性、对称性的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晚期可出现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这种疾病影响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那清楚如何治疗好它,治疗的关键点是什么很重要。

有研究表明,人体关节器官如果免疫失调,关节必然因缺乏必要的“免疫保护”而造成外界炎性因子的侵入,最终导致类风湿性关节炎等风湿关节炎症性疾病的发生。因此,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重点是“调免疫保关节”!其中治疗关键点之一就是充分利用免疫吸附技术,通过体外循环,利用抗原—抗体免疫反应除去类风湿患者血浆中的免疫复合物、自身抗体等致病、炎性介质或利用吸附材料除去血浆中与免疫有关的致病因子,从而达到净化血液、恢复细胞免疫功能,增加活化的免疫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缓解病情、短期内控制疾病活动,减少重要器官损害。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还是需要专科专家为患者制定个性系统的诊疗方案。

就肠道微生物与类风湿关节炎的相关性研究取得了哪些重要结果?

邓明俊院长:肠道菌群紊乱与RA的发生密切相关。我们将CCP阳性的但未达到RA诊断标准的人的粪便接种到小鼠体内,发现小鼠的关节炎加重,表明肠道菌群可加重RA病变,调节此类人群的肠道菌群可能有助于预防RA的发生发展。此外,我们对女性RA患者及其健康丈夫的肠道菌群进行研究,发现妻子体内RA致病相关的菌群增高,保护菌群降低;无RA易感基因的丈夫体内的RA致病相关菌群增高,而保护菌群也增高,二者达到动态平衡。因此,RA可能是易感基因和肠道菌群紊乱共同作用的结果。

人体内肠道菌群种类繁多,不同患者体内的肠道菌群种类不同。不同的肠道菌群具有不同的功能。目前,我们无法调控肠道菌群、无法选择性地杀死RA致病相关细菌、无法对细菌进行体外培养,只能诱导它发挥功能。我们用一种特定的淀粉喂养小鼠,发现小鼠中的一种肠道菌群可分解这种淀粉产生短链脂肪酸、丙酸盐等物质,进一步调节肠黏膜免疫状态,减轻RA的症状。这种淀粉常被用于饼干等食物的辅助剂,那么,CCP阳性健康者或正常人每天吃一点含有这种淀粉的食物,不仅可以调节肠道菌群稳态,或许还能预防RA的发生。这方面的研究还在进一步深入,但未来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往期推荐药物营养进的去,炎症产物出的来患者自述丨我从没如此绝望,但我也没想过会如此幸运心肺复苏术:人人都应具备的技能

点击留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