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简单的介绍一下骶髂关节:骶髂关节是我们的脊柱的底部的骶骨和髂骨联结处的关节。
对于大多数的瑜伽练习者而言,骶髂关节的疼痛是非常常见的,尤其是女性练习者,但是很多人会忽略骶髂关节的疼痛,甚至会直接认为这个就是腰疼。
为什么说女性容易出现骶髂关节的疼痛呢?一大半的原因是因为经期、孕产和哺乳期间因为护理不周而导致与此有关的荷尔蒙会使骶髂关节附近的韧带较松,这样就会导致在练习过程中过度拉伸。
当然另外一个原因是女性和男性身体的结构也不太一样,女性只有两块骶骨链接到胯部,而男性有三块,这个就意味着女性接触到关节的面积比较小,从而导致稳定性比较差。女性的骶髂关节的槽也相对比较浅一点,这个就代表着骨头与骨头的接触面就更小一些,不似男性的骶髂关节吻合的那么紧密。因为这样特殊的构造,就导致女性在类似于走路的这种日常的活动中,骶髂关节会承受到更多的运动冲击和磨损。
当然,这并不是说明男性的构造较好,就不容易出现骶髂关节的疼痛,大部分的男性也是会出现骶髂关节的疼痛的,尤其是那些因为遗传的原因导致骶髂关节的韧带会比其他的人松一些,再加上长期不良的生活习惯和运动习惯,包括瑜伽练习中一些不好的习惯,也会导致骶髂关节的韧带变松,增加受伤的风险。
骶髂关节的伤害对瑜伽的练习以及日常的生活的影响会非常的大,当我们站立的时候,身体的上半部分-头、身躯、上肢的重量都会通过这个关节传递到骨盆,在从骨盆传递到下肢和脚,继而到地板,所以可见骶髂关节在站立的时候起到一个特别重要的作用,如果骶髂关节不给力的话,上半身的重量压下来就会伤害到这个部分的软组织和韧带。
而我们在练习瑜伽的过程中,扭转类的体式最有可能导致我们的骶髂关节受到伤害,很多人在练习扭转类体式的时候,听到的口令就是在扭转过程中保持胯部不要动,尤其是坐在地上练习扭转类体式,大多数人得到的口令是屁股不要动,坐骨要摆正。但是如果我们这样做的话很有可能导致我们的韧带被过分的拉伸,长期来讲就会导致骶髂关节出现慢性疼痛,严重的时候还会损害我们的整个骶骨部位的稳定性。
举个例子来说吧。玛里奇3这个体式中,如果臀部在坐骨位置完全固定的话,扭转这个动作就只能发生在脊柱,这种状态下我们的骶骨连带着脊柱一起参与扭转,但是骨盆是固定的,这样脊柱骶骨和骨盆会被拉向相对的方向。而且有手绑过去就更有可能对骶骨韧带形成很大的压力,这样长期下去就会拉伤骶骨和骨盆链接在一起的韧带,从而导致疼痛。
既然我们知道造成疼痛的原因,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去调整和改进呢?首先是用大腿和脚,而不是坐骨做为体式的固定点,一个解剖学的重点要脊柱:就是骶髂关节式一个稳定功能的关节,而不是一个运动功能的关节,如果骨盆首先能够产生一定的转动,再紧跟着脊柱的扭转,骶髂关节就会舒服很多,保护骶髂关节的一个重点就是骨盆和骶骨要作为一个单元整体一起移动。当然不仅仅式马里奇3这个体式,在站立体式三角、反三角或者坐立的马里奇1、马里奇3其实都可以这样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