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型胫骨髁截骨术(TCVO,TibialCondylarValgusOsteotomy)是开放楔(Openwedge)HTO的一种,年代开始在日本发展。-年间,HTO主要以闭合楔(Closewedge)或是圆顶截骨(Domeosteotomy)为主。当时的术后追踪结果发现,部分案例无法真正将下肢力量转移到膝关节外侧。原因由于严重内侧OA患者的膝关节内侧力量持续集中,直到外侧关节半脱位。此时即使将力线转移到外侧,外侧膝关节可能仍无接触,内侧的力量因而无法有效分散到外侧关节面,未能达成原来HTO手术的目的(图一)。因此TCVO手术方式油然而生,希望藉此矫正关节内的畸形,有效转移关节内侧的压力(图二)。
图一、严重内翻膝OA伴随外侧关节半脱位,即使力线已转移到外侧,外侧关节面仍无接触,未能达到应力重新分配的目的
图二、由胫骨近端内侧至平台外侧脊施行L型截骨术外翻矫正,转移力线至外侧,改善外侧关节半脱位
前篇TCVO的文章已介绍过此术式是用来治疗严重膝关节磨损、宝塔型胫骨(Pagodatibia)或布朗氏症(Blount’sdisease)等胫骨平台畸形的问题[1],但仅报导一个病例,2.5年的追踪。
KoChiba等人[2]的研究中,对于11例中、晚期膝内侧OA伴随外侧间室增加的病患实施TCVO,平均年龄57.6岁,BMI29.02.7kg/m2,追踪5年时间。TCVO截骨位置由胫骨近端内侧至平台外侧脊,目标力线设定于65%。术后依病人疼痛状况,隔天即可开始负重与活动。
视觉模拟量表(VAS)术前平均73mm,术后1年改善到9mm,术后五年则维持在13mm。大部分的案例术后6个月VAS就已获得显著改善(图三)。其他如疼痛指数、僵硬程度、日常活动的评分也同样有显著改善(表一)。术后关节活动度(ROM)则维持与术前差不多的程度(术前-5度到度、术后-4度到度)。
图三、TCVO术前、术后VAS的变化,大部分案例在术后6个月就已改善
表一、TCVO术前与术后评分
如表二所示,平均下肢力线(MA)由1%改善到60%,骨胫角(FTA)由度改变为到度,说明下肢对线已矫正至外翻位。术前与术后LDFA并无改变,MPTA由平均83度增加到91度。JLCA由6度减少至1度,说明关节内也成功地施行外翻矫正。整体来说,术前内侧关节间隙狭窄,与外侧股骨、胫骨关节面之对位,在术后皆获得改善。
表二、TCVO术前与术后之影像参数
图四、TCVO术前与术后关节间隙的变化
术前JLCA在内翻与外翻应力位下量测,分别为8度与0度,TCVO术后则分别为4度与0度,显示膝关节在内翻与外翻应力下稳定度的提升。术前胫骨后倾角度为82.8度,术后为77.1度,平均增加了5.7度。整体而言,大多数的病人术后1至7天都能够拄拐完全负重,1到3周可以持单拐走路,2周内即恢复90度的活动度。
TCVO已被提出将近30年,但直到最近,保膝意识抬头与锁定钢板的应用,才逐渐引起注意[3]。TCVO仅适用于膝关节外侧发生半脱位的病患,主要优点包含:(1)解决外侧关节半脱位;(2)改善关节不稳定;(3)避免如同HTO合页断裂的风险;(4)不需使用太长的骨钉,骨钉长度能穿透纵行截骨面即可;(5)能够早期负重。本篇研究经过11例5年的短期追踪,显示TCVO术后能够矫正下肢力线、改善疼痛、恢复日常活动、提升关节稳定度,使患者重拾良好的生活质量,特别针对内翻OA、伴随外侧关节半脱位的病人有最好的治疗效果。
仅供内部使用,如不当使用,本司拥有免责权
HironobuKoseki,AkihikoYonekura,HidehikoHoriuchi,ChiekoNoguchi,TakashiHiguchi,MakotoOsaki.L-shapedtibialcondylarvalgusosteotomyforadvancedmedialkneeosteoarthritis:Acasereport.BiomedRes;28(11):-.
KoChiba,AkihikoYonekura,TakashiMiyamoto,MakotoOsaki,GojiChiba.Tibialcondylarvalgusosteotomy(TCVO)forosteoarthritisoftheknee:5-yearclinicalandradiologicalresults.ArchOrthopTraumaSurg;:-.
TeramotoT,ChibaG,FujitaM.Clinicalresultsoftibialcondylarvalgusosteotomy(TCVO)forsevereosteoarthritisofknee.OrthopTraumatol;49:37–41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