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侵蚀性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累及多关节炎性结缔组织病,可侵犯全身各个脏器,它可出现在任何年龄,高峰为20~40岁,男女之比为1:4。全球患病率为0.5~1%左右,我国大陆地区患病率为0.42%,其伴发肾损害的发生率约为20%。
今日为大家介绍类风湿性关节炎导致肾损害的几大原因,大致可分成以下3类。
01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免疫反应
原发于类风湿关节炎的免疫反应:类风湿关节炎所致免疫反应,形成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于各个组织中引起膜性肾炎、系膜增生性肾炎、新月体肾炎及坏死性血管炎等。这就是原发于类风湿关节炎的免疫病变。
02
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肾损伤
部分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可导致肾损害。
?金制剂引起的肾小管损害及膜性肾病等;
?青霉胺可引起膜性肾炎、新月体肾炎、微小病变等肾小球疾病;
?非甾体类抗炎药可导致急性间质性肾炎,甚至肾小管坏死。
03
肾淀粉样变
长期、严重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约20%可并发继发性淀粉样变,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等肾病综合征为表现,是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寿命缩短的主要原因之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