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
类风湿性关节炎在我国成人患病率约0.3%左右,本病自然病程达5-10年者,致残率达60%,病程达30年者,致残率可达60%。
很多来院的RA患者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检测中的抗CCP抗体存在一定的疑惑性,阴性和阳性到底有什么区别?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检测又有何意义?
gyfs
抗CCP抗体对类风湿的意义
RA患者关节的破坏多开始于头几年,尤其在发病的第1,2年,这个时期是阻止关节不可逆性破坏的关键时期,医学界称为“机遇窗”。故早期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显得尤为重要。由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影像学表现往往迟于临床症状,早期诊断主要靠临床表现及相关的实验室检测。因此,近期我们风湿免疫科开展了许多相关实验室检查,其中血清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的检测,对早期发现类风湿性关节炎有重要意义。
研究证实,“抗CCP抗体阳性”转变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可能性是“RF阳性”的2倍!实际上,如果未明确诊断的类风湿性关节炎,但抗CCP阳性,那么3年内诊断RA的可能性高达90%!也就是说,有RF阳性的人未必会成为RA,但抗CCP抗体阳性的人有很大可能成为RA。
抗CCP抗体阳性是侵蚀性关节损害的一个重要标志及危险因素,可提高RA疗效,防止骨侵蚀的发生,降低致残率。对早期RA患者抗CCP抗体阳性者,可提早进行临床干预,提供相应个体化的治疗,延缓RA的进程,降低其关节骨损害,减少其致残风险,提高RA患者的生活质量。
抗CCP抗体的临床价值
1、抗CCP抗体阴性并不能否定类风湿性关节炎可能
目前临床通用的是二代或者三代的抗CCP抗体检测。来自国际的数据显示78.6%到82.9%的RA患者有抗CCP抗体,而抗CCP阳性的93%到94%是RA患者。对于临床症状、体征典型的疑似RA而言,抗CCP抗体阴性也不能排除RA的诊断。
2、抗CCP抗体跟关节侵蚀破坏程度的关系
抗CCP抗体不但可以预测RA的发病,也可以预测RA的关节破坏性。在研究RA发病机理过程中,研究者很早就发现关节滑膜组织蛋白的瓜氨酸化明显。关节滑膜组织蛋白的瓜氨酸化诱导了针对性的致病性自身抗体。这种致病性抗体最终引起滑膜组织炎症,并侵蚀关节。相对而言,RF因子更多提示炎症活动,RF阳性的心血管风险更高,甚至有高RF相关的类风湿性血管炎。
温馨提示
抗CCP预测的是关节的破坏,但不意味着关节病变的活动性。RA患者症状特征是:关节肿胀压痛等炎症活动。抗CCP抗体提示的是关节侵蚀倾向,关节症状提示的是炎性即时活动性。
CCP是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是类风湿关节炎的一个高度特异性指标,此项目的开展为风湿免疫病提供了可靠的诊断依据。但单纯的CCP抗体升高不能作为诊断依据,还需借助实验室及其他相关辅助检查。如果血液检查中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升高,关节滑液增多,X线检查可见关节骨端骨质疏松,关节间隙变窄,同时结合临床症状,即可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
阅读原文
咨询挂号
点亮在看
分享看法
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