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筋果的果皮中维管束呈网状,果顶部开裂果容易腐败,无商品价值
网筋果(酷栗状果)
症状:网筋果的果皮中维管束呈网状,透过果皮,网状维管束清晰可见。网筋番茄收获后软化快,严重时果实内部呈水浸状,切开果,有时果胶部分会流淌出来,味道变劣,保存时间短,商品性极差。多数网筋果的果皮即使到了转色成熟期,果胶部分也仍为绿色。
发生机理土壤水分由适宜转为干燥时,网筋果增多。番茄在土壤水分缺乏的条件下,磷、钾吸收量降低,并且在植物体内移动不良,因而代谢紊乱,形成网筋果。但关于发生机理尚存在许多不清楚的问题。
发生条件进入4月后,伴随温度的升高,网筋果增加,高温期发生最多。网筋果的发生和土壤水分密切相关,番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土壤水分由合理转为干燥时提高发生率。与施肥有关,除多肥外,极端缺肥也产生网筋果。用苗龄长、瘦弱老化苗或生长势弱的秧苗定植时容易发生网筋果。品种间也表现很大差异性,长势弱的品种易形成网筋果。
预防措施作为网筋果的预防措施,关键是高温期及植株生育后半期的土壤水分能保持在pF2.0~2.5范围内。其次,应该增施有机肥,深耕土壤,扩大根系的吸收面积,防止脱肥,适量施肥,保持植株的生长势。用根系发达的优质小苗或中苗定植,维持植株适量的营养生长。在品种选择上,最好选用生长势稍旺的品种。
裂果
症状:发生于果实成熟期,有从果蒂附近放射状裂果、肩部同心圆状裂果、果实侧面开裂果、果顶部开裂果等多种形态。幼果侧面开裂的果实也时有发生。裂果形态因品种而异。各种栽培类型中以抑制栽培发生较多。同心圆状及放射状裂果的番茄,不严重时对食用没多大影响,但是外观差,商品性低下。果顶开裂的容易腐败,没有商品价值。
发生机理容易形成木栓层、果皮脆弱的品种多发生放射状裂果。从果蒂下面形成栓层,果实糖度提高形成的渗透压即膨压增加,使果皮从果蒂下的木栓层开始开裂。干旱之后再降雨时,裂果发生加果实被雨水和露水沾湿时,果面木栓化处吸水开裂,形成同心圆状裂果及侧面裂果。另外,低温等温度急剧变化、土壤忽干忽湿、阳光直射等不利条件下,果皮与果肉组织发育不平衡也造成裂果。由顶部开裂的果实发生在果实完熟期,是因果实内含物充实过量引起的。
发生亲件抑制栽培及加工番茄栽培常发生裂果,以露地为重。保护地能避雨,防直射光,土壤水分变化不大,因此裂果较少。高冷地区为防止雨水引起的裂果,常用防雨塑料拱棚进行避雨栽培。温室抑制栽培时,9~10月期间温度变化剧烈,裂果增多。
土壤管理方面,堆肥使用量减少或表层施肥时,扎根浅,根系容易向表土层伸展,这样根系受土壤干湿的影响较大,容易发生裂果。摘心后,上部果穗易受强光直射,导致摘心后裂果增多。裂果的发生,品种间差异性很大。木栓化高、果皮抗性弱的品种易发生放射状裂果;叶片小、果实易受阳光直射的品种,多产生同心圆状裂果及不规则状裂果。
预防措施防止裂果的关键是深耕土地,增施有机肥,或深施基肥,扩大根系吸收面积,尽量降低土壤干湿对根系的影响。水分管理方面应防止极端干燥及过湿,pF值需要保持在2.0~2.3范围内。果实受强光直射时促进裂果的发生,要控制摘心摘叶,将果穗引入冠层内,这样虽然会给收获带来麻烦,却能减少裂果的发生。另外,一个果穗套袋覆盖,对防止裂果非常有效。
保护地栽培不受降雨的直接影响,但管状大棚等保护地设施在肩部通风,靠边的栽培畦直接受降雨影响,因此在管理上应特别注意。9~10月温度急剧下降,果顶部及侧面裂果发生较多,这个时期必须进行合理的温度管理。
上述措施并不能完全避免裂果的发生,最关键的是引进不易发生裂果的品种。这些品种应具备果实大,栓层薄,果皮抗性强,大型叶片能遮盖果穗等特性。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孤独的你我他编辑,你对网筋果的果皮中维管束呈网状,果顶部开裂果容易腐败,无商品价值有什么不一样的看法吗?欢迎留言。